柯P引起的爭議不斷,
原木飯桶
,他急匆匆的發言中,
園藝設計
,有些想法倒也緊扣住未來的走向,
洗頭椅
,譬如,
豐原美容證照
,在行動通訊年代,
波麗貼紙印刷
,我贊成柯P說的,
鹿港老街
,派出所不久會走入歷史;然而我不贊成柯P由「經濟效益」出發的著眼點。
想像有一天,
噴印機出租
,派出所功能轉型,空間改造之後,架上是標註原生地的蔬果、室內擺著多人共餐的長桌,場地若夠寬敞,間隔成小班教室與手作坊,甚至發展出托老、育幼、安親班等機制。在此網路時代,派出所成為交流與分享的小站,實體建築內,這裡充滿溫暖的人氣,也是袪除人際疏離感的場所。
想像這是一處分享的地方,布告欄上張貼各種訊息,有的懸一排電話號碼,隨時可以撕下。布告欄看似傳統,與網路po文卻可互補,方便不常上網的民眾。無論是處理不用的舊家具、期待收養一隻貓、或者某些時刻亟需baby-sitter…,都可以在此互通有無。
派出所轉型成分享小站,交換書、交換種子、交換二手衣,交換有機果菜,或在此傳授廚藝心得、試吃鄰人烘培的小點心、切磋室內植物的栽種法,高齡居民關心的是在地養老、年輕夫妻在意靈活的托育機制、新住民的挑戰是如何快速融入社區,在分享小站裡,人們交換資源、交換工時,總之是助人為樂、各取所需,充分呈現台灣的進步價值。
共享的概念極其可貴,居民樂意將資源分出去,台北市就不再是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天龍國」。首都的資源過度集中,市民對己身的優越位置不一定有所自覺,因此,分享小站裡帶動的效益,又屬於心靈層次,透過資源共享的經驗,台北人走出熟知的社區,跨出熟悉的台北市,或有機會認知到偏鄉正面臨嚴重的分配失衡。
無論改造成農作市集、鄰里中心,既是派出所舊址,就仍應保留守望相助的功能,包括門口的櫃檯可以保持原狀,志工與巡守隊輪班執勤,巡邏員警與各分局提供立即的支援。畢竟多年來,派出所門口一盞小燈,對附近居民而言,代表心理上的安全感。派出所雖經轉型,鄰里的巡守機制若在此調配、整合,暗夜明燈的功效將不降反升。
想想看,派出所改造為分享小站,舊建築內將灌注滿滿的活力!長桌聚著發表意見的居民,牆上是街道與建物示意圖,公共事務攤開來討論,這裡將是公民培力的基地。相形下,目前派出所騰空帶來的種種疑慮,包括警察失去休憩地點,並不是難解的問題。如果因為派出所消失,巡邏的員警必須在便利店付錢買飲料稍事歇息(就好像在美國,警察們或站或坐,常在廿四小時甜甜圈店裡喝咖啡),反而有益警察平易可親的形象。
柯P說台北市八年趕上新加坡,不知他腦中是怎麼樣一幅圖畫?事實上,與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大城市比較,台北的強項在適合安居。一處處生活小圈富含暢旺的生活機能,加上居民對異文化的接納,各角落呈現多元、包容與創意。想像中,派出所在轉型後也將各具人文風貌,有的屬老房舍,外觀呈現歲月的紋理,內部的空間規劃,也將展示街巷的滄桑史與居民的時光記憶…
派出所如何轉型,分享小站?農作市集?鄰里圖書館?…與其拆建或出售或變成商店(是不是柯P口裡的「經濟效益」?)不如由市民共同發想,擬想出前景的諸多可能。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