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上月底發布最新「人力運用調查結果」,
求職面試成功案例暢銷書
,主要發現包括,
台灣燈會
,今年5月間,
求職面試
,全體受僱者平均月薪達3萬9,
網路整合行銷
,191元,
公司名稱商標
,其中,
高雄果凍隆乳
,月收入低於3萬元者,
專利商標申請
,大幅降至299.4萬人,
水晶蜜糖嘟嘟唇
,創19年新低,
活動 廠商
,不復十年前一度高達360萬大軍之譜。有官員分析,此乃拜景氣升溫廠商積極加薪,以及政府多次提高基本工資所賜。不過,同一份調查卻也顯示了,台灣月薪族的薪資,最大宗族群是落在3-5萬元,占比達47.32%。此外,台灣的非典型就業族群,如打工族、人力派遣工作者,在今年5月間,人數仍高達81.9萬人,續創歷史新高。 綜合這些數據,不難想像,對大多數人來說,一份3、5萬元的薪水,必須經過多少年的積攢,才有辦法在都會區擁有一棟房子,而這份薪水,每月拿到手,又有多少比例,是左手進,右手馬上又要支付出去的,比如繳交房貸、房租,購買柴米油鹽,或是不少「三明治」家庭感受最深的長照、托育與醫療費用等。這些生活中的真實負擔,會隨著我們每天一上街,「自然」會看見不少外送員在車水馬龍中搏命討生活;打開社群媒體,我們的視角也「自然」被不少含有弱勢、正義或炫富者的內容給吸引。在視覺與心理的「錨定效應」不停地放大之下,人們「自然」地深信,台灣的貧富差距是愈來愈大,世上的苦人也是愈來愈多。是以,當執政者一再地說,台灣經濟是四小龍之首,台灣股市是如何長期站在萬點,台灣的投資,又是如何地大爆發時,多數民眾仍舊是無感、質疑的。只因,改變並未發生,多數人一如以往地必須與低薪奮戰,避免掉入貧窮的陷阱。前不久,《經濟學人》雜誌才剛以封面故事介紹了「不平等差距的錯覺」(Inequality illusions),文章中引用不少經濟學家研議的經濟數據,來說明不少人認為的財富與收入差距,不如想像中的大。但即便如此,《經濟學人》還是給了一個很討好式的結論:要讓經濟更公平,政府還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像是什麼呢?包括了,經常性地去檢視現有的法律與稅制,是否持續保障了既得利益者,或是不自覺地呼應多數企業集團的遊說,打擊新進者的公平機會。此外,政府的工作重點,還是得回到經濟學那個老命題,如何促進經濟成長、帶進更多的就業,這才是縮減財富不平等的不二法門。在台灣,執政者永遠都能找到對自己有利的經濟數據,來佐證施政成效。但也如同錨定效應所帶來的認知偏差,只會讓執政者更加地相信,民眾的收入已然提升,而且最有效能夠縮減財富不平等的做法,就是提高基本工資與訂定最低工資法,反倒忽略了更多實質深入的做法,由此,也讓執政者將自己鎖進了孤獨的決策高塔,更加地遠離民心。執政者須知,看待經濟數據,應當全面且中立,同時不應該把數據做為政績的裝飾品,而是該利用數據來找到問題。例如,當一個社會的非典型就業人數愈來愈多,它究竟是反映台灣的產業型態,抑或是台灣人的工作型態開始發生改變,這些都需要政府有更多的洞察,引導下一步的決策。而在一個社會裡,多數勞動者的月薪,長年跳不出3、5萬元區間,這樣的無助感,是否壓抑了台灣社會裡該有的創新與繽紛活力呢?值此台灣正逢總統大選之際,我們呼籲有意角逐大位者,都應好好思索《經濟學人》所提到的,那些看似陳腔濫調卻是執政根本的深入工作,在明年許人民一個真正創造改變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