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倏忽滿二十年,
海外短期進修
,許多文章、研討會回顧這一幾乎讓台灣解構的巨災,
保健食品推薦
,聚焦在防災、救災、復原的場景,
苗栗刷卡換現金
,但對關鍵的與災害共生、軔性城市卻著墨不多。台灣自古以來是天災高風險區,
台北微刺青教學
,如今又碰上極端氣候愈發加劇,
高雄優良清潔公司
,只有學會避災,
幫助減肥
,才能趨吉避凶。防救災的最後一哩「軔性避災」,
基隆網路刷卡換現金
,簡單說是與災害共生,
汽車工具品牌
,不怕災害臨頭;災害來了城市機能仍能正常運作,
桃園紋繡課程
,且在最短時間恢復正常。過去避災、防災概念是硬碰硬地藉工程手段與災害對撞,如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但災害卻不斷升高,「沒有擋的住水的防洪牆」,與其繼續正面對決,不如順勢而為。不要鐵齒「不淹水」,觀念應改為「不怕水淹」。 先說地震。花蓮地震頻率很高,但早年不太聽到震災,關鍵原因是與地震共生。花蓮早年建築被形容為「火柴盒」,底面積大,高度卻很有限,就像趴在地上的火柴盒,跟著地震波動;其後加強磚造、鋼筋混凝土建築流行,與震波硬碰硬衝突,震災就此起彼落。之後鋼構、鋼骨建築,以建材的「撓性」,順勢化解震波衝擊;之後如一○一摩天樓,靠著塔頂「阻尼器」擺盪,削弱震波的衝擊,也是與地震共生概念。軔性治水首推荷蘭鹿特丹市,鹿市長年以來以低於海平面聞名,上世紀中並數度發生嚴重的水災,因此荷蘭政府推動「三角洲計畫」,以一系列高強度防洪工程來應付水患;問題是防洪堤、閘不斷加高,洪水總是越堤而入。上世紀末,荷蘭痛定思痛,一改過往與水爭地思維,改為還地於河;包括產業、城市設計、工程建設完全依循與水共生的原則,不再增高海堤,改為漂浮城市;不止軟硬體改變,更關鍵是人的觀念徹底調整;一改過往治水惡名,變為行銷與水共生。正受風暴侵襲淹大水的美國德州休士頓市,部分區域卻毫髮無損,探究究竟,這些區域採與水共生的保水設計,城市道路都是雙層結構,下層行水,上層交通、行車用,路面未積水,因為下層行水渠道發揮大功能。「軔性防災」是政府新的流行詞彙,但卻完全掌握不到精髓;例如暴雨預報出來政府首先動作是調集大型抽水機,時雨量破百就雙手一攤「這雨量下哪裡都會淹」,前瞻計畫水環境建設的目標還是「不淹水」,這幾年數千上兆億砸錢治水,結果水患愈發嚴重。九二一已滿二十週年,台灣的防救災仍然不知「軔性防災」為何物,務必從國土計畫徹底檢討、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