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新院長陳其南昨天走馬上任,
漸進式排名
,下午立刻舉行媒體茶敘。然而這場在故宮記者接待室舉辦的「媒體茶敘」,
關鍵字如何操作
,陳其南要求故宮各處處長都得來「旁聽」;他則化身「陳老師」,
網路代銷
,為「茶敘」準備了數十張投影片,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甚至現場發送他在台大歷史系上課時學生作的筆記,
網域申請
,把應當是說明政策的「記者會」,
網站租用
,當成「幫記者上課」的「故宮課」。如此定位錯亂的「媒體茶敘」,導致陳其南滔滔不絕連續「上課」近一小時,便出現遭媒體打斷要求「言簡意賅」的尷尬場面。陳其南形容自己是「學者從政」,看來從學者轉換成政治人物,他恐怕還要再上一堂媒體課。 這場「媒體茶敘」一開場,陳其南便形容自己是「學者從政」,講話喜歡「說個沒完」。他也坦言「學者從政」的最大問題,是學者往往認為學術論述「將來可能改變」,且是學者一人的論述,並不代表政府或行政團隊;但這種會不斷調整的論述放到政治領域,很容易遭到攻擊,「後患無窮」。他表示,自己在這場「媒體茶敘」中所說的,只是「拋出一些對故宮未來發展的想法」,希望媒體容許他「繼續討論與修正」。陳其南雖然有此認知,卻不知媒體生態遽變,跟他十多年前擔任文建會主委時天差地遠。今時的媒體講求速度、要求政治人物講信用,「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哪有耐心容許政治人物對說出口的政策「繼續討論與修正」。況且,這場活動既然是「媒體茶敘」而非「故宮歷史課」,對象是媒體而非學生;身為故宮院長,在此時此地說出的政策都應經過一定時間的醞釀與規劃,而不是「容許不斷修正」的暫時性想法。否則,若非是牽動國家社會發展的長遠公共政策,記者又何須報導院長「個人一時之想法」?以陳其南的故宮南院政策為例,他提出以台灣作為「東亞地中海文明中心」的概念,在此一文化概念下,故宮南院興建琉球館、葡萄牙館等新館,再加上原定的「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以「博物館群」的概念增加故宮南院的觀光能量。然而,「台灣是東亞地中海文明中心」乃嶄新學術論述,要累積多少研究,才能撐起南院興建琉球館、葡萄牙館這些「博物館群」和策展相關展覽?其所需要的時間絕對超過陳其南目前可確定的兩年任期。學術論述和具體政策之間的落差,身為故宮院長怎可不知?學者從政的另一個弱點,是說話冗長失焦。陳其南昨天花了很長時間,說明他「故宮台灣化」的理念,希望台北故宮成為「台灣人的故宮」,期許台灣人解開意識形態的糾結,「即使主張台獨,也可以尊崇中華文物,甚至把中華文物保存得比大陸更好」。然而,他的論述過度冗長、繞來繞去,很容易讓現今「標題取向」的媒體斷章取義,簡化陳其南的論述為「主張台獨」,給他貼上「台獨故宮院長」的標籤。陳其南說期待跟北京故宮合作,一旦被貼上「台獨院長」的標籤,對岸怎可能遞出橄欖枝?台灣多的是「學者從政」,而學者轉型政治人物,因失言惹禍或下台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陳院長既已選擇「學者從政」,便應學習放下「學者/老師」的個人身分與身段,換上「院長」的政治新身分—在公開場合說的每一句話,都不能只對自己負責,而必須對故宮與政府團隊負責。 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中),親率政務李靜慧副院長(左)、常務黃永泰副院長(右)共同宣布打造台灣化的故宮。圖/故宮提供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