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全國工業總會在三年前就疾呼台灣面臨「五缺(水、電、土地、人才、人力)」,
網站優化
,造成經濟困境;沒想到,
SEO
,三年過去,
網頁設計
,不論那一個政黨執政,
排名優化
,「五缺」問題依舊還沒解決,
主機代管
,而且國內外的經濟變數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令企業投資意願更低落。針對企業界一再擔心的缺電、缺水問題,蔡政府這兩年不斷掛保證不會有問題,但企業界顯然危機感反而越來越深。 工商團體並非不支持綠能,只是希望能有足夠的核電機組可以穩定供電。今年在經濟部與台電苦撐下,至今尚未出現一顆限電紅燈,比起去年一周內「連五紅」,的確有所改善。不過,這也無法歸功於還在成長中的再生能源,主因仍是核二二號機機組回歸。行政院長賴清德名言之一,就是台灣沒缺電問題,只是「剩不夠多」。但要解決問題前,必須先「承認」有此問題,但政府始終不承認有缺電問題,要工商大老們如何能有充分的安全感呢?工總理事長王文淵直言,經濟發展還是要靠「製造業」,但台灣社會反商情結、民粹對製造業都帶有反對聲浪。他覺得汙染改善技術都已進步,但製造業似乎就是通不過環評,那要企業該怎麼辦呢?環保署配合政策,受理審查廿二案離岸風電環評,只以半年時間就完成十九案初審程序,在缺乏信賴的社會氛圍下,離岸風電環評的「超高效率」也被解讀摻雜政治因素。但王文淵口中的「製造業」,不是政府青睞的「五加二」產業,要擴大投資時卻似乎總是無法通過環評,自然如工總所言,「連台塑及鴻海等大型企業都會將大型投資移往國外,不再考慮台灣」。但是,當美國和中國大陸等紛紛爭取台灣製造業去當地投資、帶動當地就業時,台灣的環評制度卻讓製造業無法投資,難怪王文淵要感嘆「這是很奇怪的政府」。至於工總等企業界不斷呼籲「兩岸加強合作,才能創造雙贏」;但兩岸的往來卻漸行漸遠,也令企業界對台灣經濟的未來更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