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
專利費
,應印尼國民福利基金會邀請赴雅加達演講,
茉莉舒坊
,事後轉往第三大城萬隆地區旅遊。在行程安排時,
便宜紙箱
,我特別要求旅行社指定參訪昔日舉辦「萬隆會議」的場所,
求職面試成功眉角
,亞非會議博物館。
在這座遊客罕至的廣闊空間中,
手機版網站
,看得出導遊對我獨鍾此地的不解;其實我也不解,
Tea Work
,在這印尼應引以為傲的史實見證地,
排隊店
,為何沒有動態或互動式的展示,
國際專利
,甚至要購買紀實的出版品,職員也只是雙手一攤。但這都不會改變萬隆會議在近代外交史上的意義。
回溯至一九五五年,即韓戰結束後兩年,美蘇兩大強權領導的集團成形,但許多亞非國家,部分剛剛獨立,部分尚未完全擺脫殖民統治,此時印尼等五國發起召開近代史上「第一次非白人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共廿九國與會,計有三○四名代表,會後發布公報,通過十大宣言,其產生的影響,對兩岸及世界局勢,均極深遠。
對兩岸而言,當時大陸與美國尚處於後韓戰對峙氣氛中,與大陸建交國家區區六個,比台灣現在邦交國還少。但利用與發起國之一緬甸關係,獲邀參加會議,並派出總理周恩來。會中對美國講出六十九字的示好性發言,鬆懈美國的敵意;並與亞非各國同聲譴責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藉此敵愾同仇氣氛,會後得與亞非國家逐步建立外交關係。
開會前,周恩來的印航包機Kashmir Princess(克什米爾公主號)在印尼外海爆炸墜毀(媒體均報導係台灣國防部保密局人員所為),但周因臨時改由緬甸另搭專機前往,避過一劫,可以想像其在抵達印尼時所獲得的新聞熱度,以及國際間的注意與關切。此外周恩來自仰光起飛原應直飛印尼,但不知有意還是無意,以加油為理由在新加坡降落,得以與英國駐新總督晤談,這與阿扁總統二○○七年在荷蘭號稱迫降的「加油外交」頗為神似。
至於國際社會,因早有以美國等民主國家為首的第一世界,又有以蘇聯為首的第二世界,萬隆會議中亞非國家則藉多邊主義及主權平等之大纛,成功塑造所謂「第三世界」,並為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奠定基礎。
不結盟國家組織在一九六一年的高峰會,宣言之一就是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這應就是一九七一年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的遠因。當然與會各國領袖,在此場合收割的不止是外交利益,很多人也因參與這近代外交史大事,而成為該國的國父級人物,例如印度的Nehru(尼赫魯)、埃及的Nasser(納瑟)、還有迦納的Nkrumah(恩克魯馬),三、四年級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這些長久執政的人物。
至於我的疑問:為何印尼似乎沒有精心經營亞非會議博物館,此一不結盟國家的聖地?一位印尼政界的朋友以推測口吻解釋,或許是因為當年發起人印尼蘇卡諾,為此極孚人望,其後迫其下台的軍事強人蘇哈托,基於兩人的恩怨情仇,自然不會刻意彰顯蘇卡諾的功績。
這種說法,不知是否屬實,但聽來合理,也可以解釋第二次亞非會議是在五十年後的二○○五年,由當時總統梅嘉娃蒂(蘇卡諾女兒)召開,參加國達一○六國。雖然冷戰結束,第三世界集會的意義大減,大陸胡錦濤氣勢亦不如周恩來,倒是日本小泉首相在大會中對亞洲國家表示願「虛心面對歷史事實,深切反省並表由衷歉意」,引人側目,可惜事後表現言行似不相符。
站在荷蘭式建築的博物館外,撫古念今,感觸良多。為當年時空下亞非國家的努力而感動,當然也會想到會議對兩岸情勢演變的影響(例如:如果周恩來在克什米爾公主號上)、不結盟運動對聯合國運作的改變、各歷史人物的事蹟,最後想到不結盟國家實質上仍然結盟,此與號稱黨外人士結果組成無黨聯盟相同。
其實這反而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人類的本性就是結社,呼朋引伴、拉派結黨,不也是Tocqueville所承認的人類民主行為?一九五五年的萬隆會議,實質上是一種政治結盟,時至今日,經貿的結盟比政治更實際,看到各種體制的國家,紛紛簽訂雙邊或多邊FTA(自貿協定),就知道在國際社會中經貿上「不結盟」是不切實際的思維,如仍持此一論調,最終也可能是「經貿不結盟國家」自組聯盟,只不知屆時會有幾國?
當年中華民國因萬隆會議而漸次受困,於今台灣實在不必再自我劃限受困。
(作者為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