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有了新偶像,
宜蘭休閒農場
,未必是壞事;但把肉身偶像捧成金剛不壞之神,
台北旅遊
,則未必是進步的表徵。
這次選舉的「柯文哲現象」,
禮儀師
,有點這種味道。任何疏誤,
高雄夜市有哪些
,有人出來幫他擦脂抹粉;要耍什麼小手段,
機電保養
,幕僚小民網軍奮勇扮演馬前卒,
高粱酒
,不勞親自動手;回應外界詢問,
喪葬費
,柯P隨便一句「我不知道內容是什麼」(如台獨黨綱與九二共識),也竟讓柯迷覺得瀟灑到迷死人的地步。台灣民眾長年來對政治人物的厭憎和失望,似乎全投射為等待柯神的降世救贖。
從MG一四九到器官爭議,柯迷要怎麼解讀是自己的事,那畢竟涉及專業和倫理價值。但在竊聽事件中,則有一篇「柯迷必讀」之文,那就是柯辦幕僚彭盛韶和徵信業者數日的簡訊往來,加總不超過千字,值得仔細推敲。柯營指控對手竊聽,事實上,其內部人員有沒有在餵招套招?
此案能在選前露出端倪,誠屬不易。檢警稍早懾於政治氛圍,不敢積極偵辦,只能徐徐過濾嫌犯;由於柯辦未即時交出發現現場的人員,讓當事人有近一週的時間設想對策,交換「流程」。柯營利用「竊聽」之指控將選情燒得火熱,社會疑雲漫天,柯辦卻默不作聲等著謠言發酵;最後責任由林姓業者以「小奸小惡」之念一肩扛下,何其輕鬆。這種手法,難怪對手會質疑,與當年陳水扁的「兩顆子彈」竟異曲同工。
在黃金時間,柯辦未公布關鍵情節;在案情露餡後,張景森卻反客為主,不斷放話要求檢方儘快傳訊他。司法究竟是在為誰服務?
明天就要投票,柯文哲也早宣稱準備好要執政了。此時,柯迷們不妨以偵探柯南的眼光讀讀那篇簡訊,什麼手套、什麼指紋、什麼「別害我」等詞,推理一下吧! ※延伸閱讀》
‧藍質疑柯營公布簡訊 拋7大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