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性,
下酒菜
,腹痛即瀉,
網頁設計
,瀉後痛減,
租車
,生活壓力大時腹痛及腹瀉加重,
漸進式排名
,西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中醫證型屬於肝脾不和,
社群行銷達人
,寒濕中阻。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主機代管
,IBS),指腸道結構正常但蠕動功能異常表現出來的症候群。台灣發生率約20%,好發年齡20至29歲,男女比例1:2。發病機轉尚無定論,目前認為與腸道感覺異常興奮、腸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腸道發炎或感染、飲食因素,如暴飲暴食、心理因素,如焦慮、恐慌、憂鬱、睡眠障礙、生活壓力等相關。
臨床表現為反覆的腹脹或腹痛,排便後症狀可獲改善,女性多伴隨便秘、男性則常見腹瀉。值得注意的是,若出現貧血、食欲下降、體重減輕、嘔吐、發燒、夜間腹痛等,須進一步安排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如大腸癌等。
中醫認為,肝脾不和是大腸激躁症的主要機轉,治療以疏肝理脾為主,使用逍遙散、痛瀉要方。中醫治療腸躁症必須根據患者體質狀態調整。若腹瀉明顯,「虛寒」體質表現四肢冰涼、怕冷、大便稀冷、稍吃冰冷食物則腹瀉加重,可加參苓白朮散、理中湯;「濕熱」體質表現煩躁、口臭口乾、怕熱、大便黏臭,可加葛根芩連湯。若便秘明顯,使用麻子仁丸;若伴見失眠,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穴位保健部分,腹瀉患者可取中脘、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太衝;便秘患者可取合谷、大橫、支溝、照海(見下表)。穴位按壓以局部痠麻腫脹為佳,一次3至5分鐘,一日3次,飯後30分鐘進行。
養生茶飲部分,腹瀉型用炒白朮15克、炒白芍15克、陳皮10克、葛根15克;便秘型用生白朮15克、生白芍15克、炒決明子15克、火麻仁15克,可酌量添加蜂蜜;以上藥材洗淨後,加水500c.c.,煮沸10分鐘後去渣取汁。
大腸激躁症患者個性多焦慮緊張,平素應保持愉悅的心情,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但不宜從事過度劇烈運動,可考慮太極拳、慢跑、瑜伽、游泳等。三餐宜定時定量,進食時應細嚼慢嚥,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辛辣、過油、厚味。不宜抽菸或過量飲酒。不宜熬夜,並且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非常重要。
▊穴位說明
中脘:肚臍上4吋
天樞:肚臍旁2吋(約三橫指)
關元:肚臍下3吋(約四橫指)
合谷:手部第1、2掌骨中間,第2掌合谷:骨橈側中點
支溝:腕背橫紋上3吋,橈骨和尺骨合谷:之間
資料提供/楊晉瑋醫師■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