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今天起至9月17日,
鐵櫃
,推出「南方:問與聽的藝術」研究型特展。「我們試圖將『南方觀點』,
工商日誌 台北
,拉高到更全面的 『南方議題』。」館長李玉玲表示,
金屬銘版製作
,在這個展覽哩,
海報 台北
,南方不只是一個地理位置,
複寫聯單
,而是作為一個隱喻,
彰化 美甲教學
,擴大來思索在現代化社會中,
前鎮清潔公司
,普遍存在於南方處境中一些現象。李玉玲表示,
印刷
,高美館開館以來,積極扮演在地與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深耕在地構築南方觀點。2006年開啟的「南島語系當代藝術計畫」,企圖翻轉台灣在世界藝術發展上的模糊位址,進一步以美術館為中心,建構以印度洋與太平洋範疇的海洋藝術史觀。高美館邀請國際知名策展人徐文瑞策劃此項研究型特展,從現代性的角度出發,探索被犧牲、隱形、消音的主體。展覽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章檢視現代國家對人權、公平正義、人民主權的承諾下,如何長期地、結構性地將一些人群「南方化」;第二章探討現代性將人類生存的環境、其他物種加以外在化,對「自然」進行大規模的剝削,使環境、其他物種、地球本身,淪為「南方」;第三章奠基於相關藝術作品,提出一個貫通傳統藝術與當代南方批判意識的「規模美學」。參展藝術家來自台灣、西班牙、冰島、法國、韓國、奧地利六國,展出包括錄像、油畫、裝置、網路互動、聲音裝置、水墨、文件、影像及詞曲演唱等23組件作品。參展藝術家分別是:王虹凱、莉比亞・卡斯楚(西班牙)+歐拉夫・歐拉菲森(冰島)、林生祥+鍾永豐、林柏樑、林珉旭(韓國)、林泰州、洪子健+陳瀅如、姚瑞中+ 失落社會檔案室+ 羅秀芝、徐永進、張永達、張恩滿、陳伯義、黃煥彰+晁瑞光、奧利佛・雷斯樂(奧地利)、楊順發、澎葉生(法國)、賴易志、鍾聖雄+許震唐、宜德思‧盧信、PM2.5影像行動小組策展人徐文瑞介紹藝術家黃煥彰、晁瑞光的作品「辦桌的最後一道菜」。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facebook 藝術家賴易志的作品「生產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那些隱匿的風景」。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facebook 藝術家楊順發與作品「台灣水『沒』」。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facebook 藝術家林柏樑介紹作品「工業化以後─恆春」。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