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修法進入關鍵時期,
emblica
,曾有人質疑究竟如何定義「老農」?事實上,
舊屋拆除
,早在去年底青年農民聚會時,
新鮮白木耳哪裡買
,就可窺見這些「未來的老農」觀念早已轉換:他們不要老農津貼、而要勞保老年給付;不要天然災害救助,
專利買賣
,盼望能有作物保險。
青年農民張智傑,
無名腫毒
,八年前辭去年薪百萬的台商主管工作,
新竹住宿
,加入「小地主大佃農」,
台湾自由行
,承租十公頃土地,種植有機黃豆、稻米。
踏進農民一行五年,直到上月初他才投保農保,每月繳納七十八元保費,未來當他到六十五歲時,每月可以領取七千元老農津貼。
不過,他反覆思考著,「農保保費很低,每月負擔輕鬆;但若年紀大了、體力無法負荷,離農之後、通貨膨脹,到底每月七千元可以做什麼?」
張智傑認為,現行農保制度並不健全,若能加入勞保,在青壯年時期努力一點,將能享有年金及更多社會福利與保障。
此外,每遇颱風水災,農作物損傷,農委會有套天然災害救助機制。但也愈來愈多農民,期望增加天然災害保險制度,借助保險分攤風險機制,更有保障。
農委會企畫處長曹紹徽說,當天災導致農地損傷時,專業農民當季恐完全沒收入,但天然災害救助有一定的補償金額,往往只到兩成;若採保險制,可比現金救助成數更高。
青年農民蘇建鈞說,天然災害救助對國庫既是傷害、對農民的保障也不大;若能依照面積、作物、種植時間投保,保愈多、理賠愈多,會更理想。
張智傑說,除了觀念要調整,也牽涉農業政策,政府要思考如何帶領農民加強品牌形象、提高收入,不被中間盤商控制,回歸市場機制。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目前希望先盡速通過「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照顧長期從農的農民,再慢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