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宣布改組,
用途變更使用
,幅度遠較預期為小,
紅酒推薦
,外界認為應該強化的部門均文風未動。與此同時,
木材加工廠
,金溥聰將返國接掌國安會的消息,
轉軸
,則搶盡一切媒體鋒頭,
4N氧化鋁
,全面壓倒內閣微調的新意。
這樣的對照,
餐飲設備
,反映了三個問題:一,
繼承糾紛
,馬政府的用人,著重的不是國政的推展,而是主政者個人的需要與偏好;二,馬總統的布局,強調的不是政府部門的結構性強化,而是凸顯特定人物的角色功能;三,馬總統執政六年了,用來用去仍只有一把「金小刀」最為順手,不禁讓人為他的用人格局感到焦慮。
金溥聰受到馬總統的高度信賴,因而屢屢在關鍵時刻受命出任不同黨政要職,可見他具有特殊的能力或魅力;就其個人而言,這自然是可喜之事。然而,國家元首治國用人如此倚賴單一對象,從黨務、選戰、外交、到國安,事事皆仰賴同一位左右手,這顯示了總統用人識人的侷限。就國家或政府的角度而言,主政者的智囊的單薄與單元,則是令人擔憂的事。
對這次金溥聰返台出任國安會秘書長,外界評價兩極。原因是,國安事務並非金溥聰的強項或專長,而負責國安部門又非比出使美國那麼單純,要因應的是更複雜的國家內外形勢,包括兩岸、內政、國際外交及區域整合等綜合性決策;以金溥聰的新聞專長加上政治歷練,就算他再天縱英明,恐怕也無法在短期內將相關事務拿捏得恰到好處。也因此,無論總統府如何澄清,外界更多的揣測是,金溥聰返國的主要任務是在主持年底的選舉操盤,幫馬政府和藍營穩定軍心。
事實上,無論是前者或後者,如果沒有馬總統的信任與授權,金溥聰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項任務。也就是說,作為一位「影武者」,金溥聰的力量其實是來自背後那位「大老闆」的身影,而不是他個人的權威或智慧奏效。在這種情況下,難免顯得「人治」凌駕了制度,個人因素超越了組織。尤其,馬總統近兩年大費周章推動「組織改造」,倡言政府體制再造;然而,到頭來,一切仍抵不過其身邊一名親信,豈不諷刺之至?
馬英九與金溥聰從北市府時代培養出良好的默契,此一互信關係延續至今,當然極其深厚。但無論如何,馬總統主政已經六年,以政府組織之龐大及分工之精細,各部門都需要不同領域的長才來領導,政務才可能穩健地推動;如果總統任何時候都覺得身邊唯缺一人,或覺得唯有此人可俾以重任,台灣如何可能平衡、多元地發展?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目前國人覺得最迫切、也最重要的工作,非「拚經濟」莫屬,馬總統亦宣示這是今年施政重點;但此次改組,僅就周邊人選作了順勢推移,內閣財經部會原班人馬則全部留任,完全嗅不出政府拚經濟的宏圖。在此同時,政府最轟動的布局卻是國安會改組,並將目標放在力拚選舉;如此一來,目標與手段南轅北轍,經濟會不會落得一場空?
其實,民眾失望的,不止是內閣人事。以國會安祕書長袁健生的去職為例,據稱是他不熟悉兩岸及內政事務所致,因而難以發揮。然而,袁健生從駐美代表轉掌國安會,不也是出於馬總統之任命;那麼,袁健生的難有施展,是誰的識人不明?而今,金溥聰步著袁健生的路線再走一回,不怕重蹈覆轍嗎?或者,連國安會的角色定位也將因金溥聰的出任而改變?
檢視這次人事異動,沈呂巡也許比金溥聰更嫺熟駐美事務,金溥聰出掌國安會表現也未必亞於袁健生;問題是,在內政事務上,民眾看不到相應的布局,也看不到內閣拚經濟的相關企圖。我們並非懷疑金小刀是否鋒利如故,而是對政府部門中缺乏受總統信任的悍將感到不安,也對主政者的識刀之明、磨刀之功感到憂慮。尤其,如果金溥聰將利用國安會職務進行跨黨政的選舉操盤,極可能觸及體制上的一些紅線,必然引發爭議。也因此,我們在此預為提醒,也希望未盡的內閣布局仍有驚喜可期。
※延伸閱讀》
‧操盤選舉?金溥聰的友人:他堅守角色主義
‧金溥聰接掌國安會 朝野評價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