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早年拎一卡皮箱跑天下,
桃園清潔
,如今台青背起電腦包闖大陸。各省各市針對台灣青年成立的創業孵化基地(育成中心),
海報 台北
,僅廣州就有17處,
口碑行銷
,小從40坪的舊工廠、咖啡館,
金屬銘版
,大至數十萬坪的科技園區,
襪子
,遍地開花。實際走訪廣州創業基地,
帽T
,有的隱身在小巷弄內,
台北系統家具
,有的進駐諾大辦公樓卻遠在郊外,有的依附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單位下,對接窗口不一。所見之處,更多是空蕩蕩的辦公桌和貼滿宣傳單的布告欄,形成強烈對比。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各地創業基地、創業園區的硬體建設先做再說。不過,雷聲大雨點小,實際去申請創業補助、進駐園區的台灣青年屈指可數,許多仍在觀望,有一部分原因是兩岸政局變化,另一部分是對市場不了解,步步為營。廣東省規劃創業孵化基地目標,爭取在2018年實現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和縣認定的創業基地達1,000家以上,年均培育企業1萬家以上。基地具備場地保障、創業培訓與指導、創業基金補貼、商事業務代理、行政公共服務、創投融資等功能。520後,兩岸官方對話平台雖然中斷,但民間青年交流愈加頻繁。在台灣經濟乏力下,不僅中小企業,就連大學生、青年組織陸續到大陸參訪,找尋市場就業機會。今年大陸對台政策指示要讓台青更「有感」,聚焦就業創業。如同今年穗台青年論壇規模比往年擴大,參訪天數增加、新增參觀創業基地、創新科技園區等、官員接待層級提高。不僅如此,台商協會也出動二代台青會,因為不少大學生是首次到廣州,協助他們更了解大陸,讓年輕人來此創業就業。明顯感受到大陸方積極拉攏絡台灣年輕人。對台灣年輕人的困境,一位參訪的小型企業負責人忍不住感慨,好比在台灣的原生家庭已經養不起小孩,只好跑來大陸這寄養家庭求生存。等經濟獨立後,也不會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