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日化用品市場近來刮起一股「民族風」,
花蓮火車站附近民宿
,許多一度被外資品牌打得落花流水的國產品牌,
噴霧機
,如今又重新獲得大陸消費者,
屏東打掃
,尤其是「80後」甚至「90 後」年輕一代的青睞。
大陸所謂「日化用品」是指洗髮精、沐浴乳、護髮品、護膚品、保養品、化妝品、牙膏、洗衣粉等日常會使用的化學清潔保養用品。
改革開放後隨著外資日化用品的進入,
樹德
,以及大陸民眾所得水準的提高,
襪子
,「洋貨」日益受到大陸消費者的喜愛。但外資品牌逐步打開大陸市場,
電話總機
,也意味著本土品牌原本享有的市占率漸漸遭到瓜分。
1990年代以後,
工具箱
,許多曾經叱吒一時的大陸本土日化用品,
婚攝推薦
,如「活力28」洗衣粉等,
高雄清潔公司
,無不節節敗退,甚至就此在市場上消失。
一些僥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殘存下來的品牌,銷售量與市占率也逐年萎縮。
2011年3月下旬傳出,寶潔(P&G,台灣稱「寶僑」)、聯合利華等外資品牌的洗滌類日化用品將全面調漲售價,漲幅為5%~15%。消息一出,大陸民眾紛紛湧向超市搶購洗髮精、肥皂、洗衣粉等。
外資日化品牌膽敢聯手漲價也讓大陸民眾及媒體注意到,中國的日化用品市場是否已經遭到外資品牌壟斷。
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當時就曾連續發表專文評論此事,其中一篇文章質疑,事件背後是否也反映大陸國貨已全淪陷?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研究所所長黎友煥當時受訪時就不諱言,中國的洗滌用品市場,寶潔、聯合利華、立白和納愛斯四大巨頭已經占據八成以上的市場。
不過,這種情況近年來正悄悄出現改變。新華社指出,大陸最大的網路購物平台「淘寶網」上,搜索關鍵字「國貨」,相關的店鋪達到8,500多家,相關的商品多達13萬件。
一些1960年代中期在大陸風靡一時的「萬紫千紅」潤膚脂、「詠梅」潤膚露,70年代盛行的宮燈杏仁蜜、友誼雪花膏等「阿嬤的保養品」,又開始出現在各家網路商店裡。
成立於1987年的亞美日化廠,1990年代末期,銷售量一度萎縮到只剩人民幣3、400萬元,但2012年銷售額估計將衝上2,500萬元左右。
擁有美加淨、六神等多個國貨老品牌的上海家化早前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去年前3季淨利達人民幣4.8億元,較2011年大幅成長70.7%。
亞美日化廠副廠長王彬表示,「現在社會一波一波復古風潮,加上消費者還是覺得老牌子『萬年牢』,是國貨重新受到青睞的原因。」他認為,大陸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時期已經過去,網路購物的蓬勃發展,也讓買賣老品牌國貨變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