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打著「無黨無派」的改革大旗,
漸進式排名
,以講話辛辣、直白而成為鎂光燈追逐焦點的大阪市長橋下徹,
粉絲團經營
,經過幾年的淘洗,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他當年掀起的「橋下旋風」已經退燒。日本維新黨近日批准他辭去黨魁職務,
專業社群行銷
,不啻暴露他民粹式的政治作風已不再得心應手。
「橋下徹現象」的消退,
專營FB粉絲團
,可以從幾個跡象看出。首先,他為示改革決心,辭職重新參選大阪市長,但選民卻不領情,投票率僅區區的廿三.六%,創下史上新低。其次,他領導的日本維新會在這次國會改選中遭逢空前挫敗,僅獲四十一席。第三,他上任後的主要政見──「改造大阪都」之構想,也因其他黨派的抵制在議會慘遭封殺。
橋下徹原是一位執業的律師,經高中同學推薦,在電視台主持法律諮詢節目;由於他染髮、戴有色眼鏡,再加上敢言的作風,顛覆傳統的律師形象,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迅速成為家戶喻曉的人物。其後,橋下徹在知名作家堺屋太一的推舉下,於二○○八年參選大阪府知事,他標榜無黨聯盟,並提出政策公開上網的透明化政見,打破日本密室政治的傳統。在年輕選民的支持下,當時橋下徹大勝對手八十三萬票,成為大阪府史上最年輕的知事。
然而,當橋下徹從一位眾人競相吹捧的天神降凡到人間後,選民卻發現,褪去光環的橋下徹其實只是一個傲慢自大的政客。政治素人的橋下徹歷經政治的煙硝洗禮,選民才發現他的政策雖然炫麗一時,卻禁不起時間的考驗。究其原因是:
其一,橋下徹的想法太過理想化,禁不起長期檢驗。例如,橋下徹因為不滿校長遴選制度的黑箱作業,而首開全國風氣之先,以公開遴選方式向民間求才。然而,遴選產生的校長有的被發現學歷造假,有的因性騷擾而遭免職,有的則嫌工作太操、薪水太低而辭職,讓公開遴選淪為一場鬧劇。
其二,橋下徹言論缺乏節制,常有歧視女性的發言。例如,橋下徹不但公開鼓吹「小三經濟」,更在大阪廣建供富商包養情婦的高級公寓,聲稱可以「提振地方經濟」。他也提議,駐日美軍應允許士兵到娛樂場所發洩,並宣稱日軍的慰安婦制度是維持軍隊紀律的必要性手段。此一「必要說」,不但引發婦女團體的撻伐,也遭到周邊國家的抗議。
其三,橋下徹常以非黑即白的方式來激化對立,雖然贏得版面,卻未必贏得政策。二○一○年橋下徹為削減大阪市的赤字,對九萬名市府員工全面減薪,以重建財政,卻遭基層員工反彈。橋下徹還反嗆:「要是在民間企業,財政倒了,你們早就全部被開除了。」此外,為爭取中央補助,橋下徹更嗆說:「地方猶如國家的奴隸,我們要求解放奴隸。」橋下徹這些辛辣言論,雖引起若干選民一時的叫好,但卻破壞府會和諧,也加深中央與地方裂痕,更不利施政,久之不免遭到民眾的厭棄。
對台灣選民而言,橋下徹的身影似乎並不陌生,因為他的民粹式言論與作風,和以政治素人入主首都的柯文哲頗有重疊之處。去年九月,柯文哲以候選人身分前往日本向橋下徹「取經」,國際媒體還解讀為「保守鷹派」在亞洲的崛起。柯文哲的行事作風與橋下徹有諸多雷同,茲舉數例:
例如,柯文哲透過遴選及i-Voting產生多名局處長,和橋下徹遴選校長的模式雷同,結果也出現球員兼裁判、候選人有前科等問題;而橋下徹歧視女性的言論,與柯文哲的「洞洞說」、櫃台說、一夫多妻論等皆是沙豬論調;橋下徹嗆議會及中央的過激態度,比起柯文哲怒嗆教長吳思華,亦是難分軒輊。
橋下徹曾說:「我是一個離開媒體便無法存在的政治家。」快人快語是他迅速成為媒體寵兒的主因,卻也成為他以言賈禍的源頭;而打破成規、大力改革是民意擁護他的主因,但府會對立的擴大、中央與地方的緊張關係,讓改革願景成為海市蜃樓,也是民意棄他而去的原因。
橋下徹因民意的吹捧而起,現在則因民意的抨擊而落。可見,再怎麼譁眾取寵的言論,還是要經過民意的考驗;再怎麼華麗包裝的政策,仍然要歷經時間的淬煉。柯文哲向橋下徹取經,別忘了其殷鑑,別太快變成「橋下徹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