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台辦旗下的「中國台灣網」報導,
,大陸全國台企聯「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成立大會23日在北京召開,
,希望能引領更多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該委員會由昆山滬士電子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李明貴擔任主委,
,滬士電子於2010年8月18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全國台企聯駐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程金中表示,
,全國台企聯於2007年4月16日成立,
,今年恰逢十周年慶典,
,上市公司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台企聯功能委員會,
,由11個增加到了12個。全國台企聯監事長張文潭表示,
,成立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一,
,可以壯大台企聯的聲勢、擴大影響力;其二,搭建台資企業上市公司的平台,有利於上市公司之間的交流,有利於上市公司與國台辦、證監會等部門的直接溝通。其三,可以借此平台發揮台資企業上市公司的示範作用,廣大台商中有很多企業嚮往上市,各家上市公司是台資企業的佼佼者,相信一定能夠發揮示範、引導作用。其四,上市公司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受益者,大家匯集在一起,必將與廣大台資企業攜手並肩,為兩岸經貿交流作貢獻,為兩岸和平發展作貢獻。對全國台企聯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成立,國台辦經濟局也發賀信稱,多年來,隨著台商投資大陸的持續增長,大陸資本市場逐漸成為台商進行直接融資、擴大企業規模、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管道。新形勢下,全國台企聯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的成立,為大陸台資上市企業與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及其他台資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台。賀信表示,希望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充分發揮「維護權益、共用經驗、反映訴求、共謀發展」的橋梁和窗口作用,為服務廣大台資企業紮根大陸、共同發展作出貢獻。國台辦經濟局還指出,希望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不斷提高凝聚力、影響力,打造台資上市企業共同品牌,善盡社會責任,致力於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希望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旗幟鮮明地支援「九二共識」,堅定反對「台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全國台企聯第12個功能委員會、「台資企業上市公司委員會」23日在北京成立。(取自中國台灣網) 分享 facebook,
中國大陸已經成為NBA在美國本土外第一大市場,
,從姚明到林書豪,
,NBA一直精準掌握出牌時機和煽動球迷的行銷關鍵,
,在姚明退休之後,
,「林書豪牌」雖然不像「姚明牌」在中國大陸無往不利,
,但林書豪的故事更膾炙人口。
NBA台灣賽打「林書豪牌」,
,NBA中國賽打「湖人牌」,
,都是超人氣招牌,
,也是未來幾年NBA深掘亞洲市場的武器。
姚明代表中國大陸,
,他是NBA大陸市場國族意識的總和,影響力無遠弗屆。
林書豪是台裔美籍,他並不代表中國大陸,也不代表台灣,可是他華裔血緣和灰姑娘般的崛起故事,同樣具有無敵市場魅力,NBA最擅長把籃球、文化、球賽、英雄、娛樂數位匯流,成就傳奇,林書豪無疑是NBA打進亞洲人心坎最棒的題材。
林書豪周四9點戰雷霆 udn即時轉播賽況 手機版同步更新,
美軍高官:中國軍力可能很快超越美國印太駐軍 UCD匯入 分享 facebook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Admiral Philip Davidson)18日表示,
,從武器裝備的數量來說,
,中國的軍力即將超越美軍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他說,
,「如果我們不主動積極地採取行動,
,我們將遇到中國真的在下個年代中期超越我們的風險。」美國之音報導,
,戴維森是在科羅拉多州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描述了近些年來中國軍力迅速擴張的狀況。他說:「當我檢視作戰能力與軍隊面對的問題時,
,我們看到在未來一、兩年中,
,中國實質上將在數量上超越印太司令部所能指揮和控制的軍事資源。」 美軍印太司令部屬下有38萬軍人和文職人員。其中,
,太平洋艦隊擁有200艘軍艦,包括5個航母戰鬥群,1100架飛機和13萬名水兵和相關文職人員;海軍陸戰隊擁有8萬6000名軍人和640架飛機;空軍擁有4萬6000名飛行員、地勤人員和相關文職人員以及420架飛機;陸軍則有11萬人和300架飛機。戴維森表示,美軍高層沒有人說要跟中國對抗,也無意要遏制中國,相反,美軍希望繼續與中國軍隊對話和互動。另據本報系聯合報報導,美國推動印太戰略,解放軍海軍能量也在強化,近期中國首艘自製航艦完成第六次海試,媒體預測,這艘航母下月可望服役,宣告中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軍事專家亓樂義指出,雙航母對中國軍事的意義在於,已具備自製基本規格航母能力,且逐步從試驗和訓練性質的航母,向作戰性能的航母轉變。不過,中國首艘自製航母仍有若干限制,他分析,這艘六萬噸的中型常規動力航母,實際上走不遠,需要很強的燃料和補給;其次是滑跳式起飛系統,載彈和航程都受限制;三是艦載機很單一且數量很少,沒有固定翼預警機,預警範圍不超過200公里。這艘航母真要發揮戰力,還要看兩個因素,一是編隊協同情況,二是艦載機出動架次率,這是航母戰力的核心。他說,目前中國航母尚未形成戰略打擊力量,也許還要等到第三或第四艘航母之後,能否造出十萬噸的大型航母,使用核動力及彈射起飛系統,還有艦載機數量和預警機能力能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