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稚澄,
,三十二歲,
,從北一女念到台大的高材生,
,高分考入獸醫系,
,特考榜首成為獸醫師,
,去年才結婚。可歸類為「人生勝利組」的年輕女子,
,卻選擇吞服供犬隻安樂死的藥物自殺身亡;親友痛哭不捨,
,罵她笨蛋。但我們若看看她的人生難題:熱愛動物的她,
,在動物收容所工作,
,必須長年親手對大批流浪動物執行安樂死,還被動保人士指為「女屠夫」。換作任何人,在那種煉獄般的處境中煎熬,如何走得下去?桃園縣新屋鄉動保園區園長簡稚澄。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我們痛惜這位年輕獸醫之死,對於政府政策和社會體制成為結構性幫凶,更是憤怒無比。簡稚澄因熱愛動物才投入獸醫專業,甚至比一般執業獸醫更加用心地以動物福祉為念,選擇了收容所那種艱苦的工作環境。她曾說,自己的初衷就是要讓動物過好一點;但她卻必須日日目睹動物極端受苦,也必須說服自己一次次狠下心去執行安樂死,但求幫助動物解脫於生不如死的命運。很多令人心酸、憤怒的議題浮現。首先,關於流浪動物,不是有所謂「零安樂死」政策嗎?立法院去年通過《動物保護法》的修法,刪除原有的收容所動物「公告逾十二日而無人認養,得予宰殺」條款,宣稱兩年後台灣全面實施「零撲殺」政策。社會上有愛心人士歡呼,有立委邀功,卻也有動保團體暗暗擔憂。流浪動物問題有其多方面的成因,也需要專業的對策。若徒有口號卻無配套措施,徒有善意而缺乏妥善的執行,各地收容所的犬隻必然爆量而至難以正常照顧,甚至可能讓飼主誤信「反正不會被安樂死」而胡亂棄養寵物。果然,此一號稱「台灣走向友善動物王國」的政策還未上路,令人擔憂的後果已發生。有些地方收容所擔心政策實施後無力負荷,開始加速撲殺收容之動物,或大量移轉於私人收容所。四月初,嘉義家畜疾病防治所之動保專車,就在執行移轉任務時嚴重超載,導致車內四十多隻狗悶死。所謂「友善」政策,尚未使流浪動物蒙利,已產生「政策殺生」效應。簡稚澄眼見「零安樂死」的漂亮口號高懸,公布施行本已指日可待,卻在此時輕生,想必正因熟知黑暗內情而感到悲觀吧!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被稱為「終止十二夜條款」,是由描述流浪動物悲慘處境的電影《十二夜》而來。這類台灣之恥,卻是普遍可見的現實景況。台灣流浪動物之慘狀,令在台外籍人士都看不下去,而成立了如「Animal Taiwan」之類的民間收容組織;而民間也缺乏認養流浪動物的風氣,往往需由動保人士協助「外銷」歐美,才能為流浪動物找到下一站。地方動物收容所和民間繁殖場形同動物墳場的景況,一再出現;無數「愛心媽媽」餵養流浪動物的身影,也是台灣街巷的特殊景觀。《十二夜》所述乃冰山一角,引發了輿論壓力,行政和立法部門為討好民意遂趕著修法作業績。但政策敷衍形成,社會議論熱潮消退之後,又有什麼單位推動認養流浪動物的配套措施?又有誰管動物收容所的管理和執行效率?誰管流浪貓狗的最終生死?這套戲碼,正如《看見台灣》紀錄片引發熱議之後,行政院立刻指派成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而如今安在?台灣的動物保護議題,不能說毫無進展,例如「金山小白鶴」的故事,引發附近社區的農民和學校主動投入生態保育及生命教育,可見還有再接再厲的空間。遺憾的是,政府幾乎是其中最不負責任的一環,往往造成令人氣餒的後果;若說簡稚澄是政策敷衍的犧牲者,毫不為過。總統官邸裡前有流浪狗出身的「馬小九」,今有流浪貓出身的「蔡想想」,顯示主政者愛護動物的關懷。簡稚澄以自己生命作為死諫,主要在表達「所有生命都一樣重要」;掌權者憐惜年輕獸醫之死,能否拿出一些具體改革措施?,
國民黨輸掉總統大選,
,黨內出現檢討「九二共識」的聲浪。圖為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歷史性的一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中華民國能否簡稱或代表中國,
,過去可以,
,現在大概沒幾人會信。網路有一段話:「中華民國說:我是中國;中共說:你不是中國,
,我才是中國。中華民國說:好吧,
,那我是台灣;中共說:不對,
,你是中國」。這段話悲愴無奈又矛盾可笑,
,但深刻描述七十年來的兩岸關係。說「悲愴無奈」是指七十年前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自一九四九年以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維繫中華民國國祚。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與中共在聯合國爭奪中國代表權;七十年代後加緊維繫邦交國;九十年代後兩岸開始和解,但在台灣民主化、政權交替後,台灣與中國的連結反愈來愈遠,新一代台灣人不再稱自己是中國人。 退居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棄守對中國的主張和詮釋,最早從九十年代初李登輝全面掌權之際,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本國軍的軍服是「中國陸軍」、「中國海軍」、「中國空軍」,隨後中國兩字不見,中華民國不再簡稱「中國」;過了幾年,中華民國的護照,國名後再加了(台灣),以示與對岸區別。說「矛盾可笑」是指中共自一九四九年奪取政權後,一是聲稱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二是全力圍剿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中共花了廿二年取代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自稱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為削弱中華民國主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更在海外扶持資助台獨人士對抗國民黨政府。九十年代起,台獨勢力逐漸成形,他們原本打著獨立建國的旗號,但面臨更改國號的現實困難,發現以借中華民國外殼推進台獨更為有效。於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執政者對國家定位逐漸推移。近年來,民進黨從國民黨手中拿到早年「反共」的詮釋權與話語權,爭取到更多年輕選民的支持。多數台灣人一再用選票否定大陸,並與大陸疏離感愈來愈重,中共再三提醒九二共識是符合兩岸各自雙方的規定(暗指台灣要遵守自己的一中憲法),似已時不我予。多年來,中華民國無法走入國際社會,邦交國一再被中共拔除。為了生存,中華民國(台灣)只能被逼得走另一條道路。台灣與大陸,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為了主權的競合,七十年來雙方的對抗從沒少過,只是在硬對抗與軟對抗之間來回。即使是兩岸關係最融洽的馬政府時期,馬政府的「九二共識」也是以「一中各表」為基礎與大陸展開交流;同時藉著外交休兵,厚植經濟實力,突破中共封鎖走出自我。這次民進黨再次勝選,九二共識路線被藍營拿出來檢討。其後大陸國台辦說出了十餘次的「九二共識」,並提到「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的大陸決心。但大陸重申的「九二共識」若只能是一中原則或兩岸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不容有「一中各表」的空間,不僅國民黨沒有能力捍衛九二共識,更無助改善兩岸關係,今後台灣操控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只會在民進黨手上,兩岸也將重新走上硬對抗的道路。,
受油價低迷與政府撙節的影響,
,沙烏地阿拉伯上季經濟為連續第二季萎縮。 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分享 facebook 受油價低迷與政府撙節的影響,
,沙烏地阿拉伯上季經濟為連續第二季萎縮,
,顯示經濟再度陷入衰退。不過,
,沙國先前宣布解除女性開車禁令,
,可望刺激經濟成長。沙國9月30日公布,
,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一年前萎縮1%,
,延續第1季萎縮0.5%的頹勢,
,也不如去年同期擴張的0.9%。以季比來看,沙國第2季GDP更萎縮2.3%,延續第1季萎縮3.8%的情況。經濟學家普遍定義,一國GDP季比若連兩季萎縮,為陷入衰退。沙國經濟上次陷入衰退為2016年初。全球產油國為支撐油價而實施的減產協議,已使沙國今年初開始減產,也拉低其GDP成長率。沙國石油業產值在第1季年比萎縮2.3%後,第2季也萎縮1.8%。同時,由於石油營收減少,政府削減支出。資料也顯示,擔任就業引擎的非石油產業產值成長不到1%,顯示企業正苦於因應政府推動的經濟改革與支撐公共財政措施。沙國王儲賓沙爾曼正帶領這個阿拉伯世界最大經濟體轉型,尋求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阿布達比商業銀行(ADCB)首席經濟學家馬里克表示,非石油產業的活動正陷入停滯,第2季數據顯示需求仍相當低迷,縱使政府已決定不要削減或凍結公務員的獎金和津貼。政府已表示,計劃在第4季推出一套刺激經濟方案,包括國家貸款等財務誘因,希望鼓勵民間投資與成長。此外,分析師認為,沙國9月26日宣布解除女性開車禁令,預料有助提振賓沙爾曼致力於社會開放、經濟現代化及降低依賴石油的努力。彭博行業研究(BI)經濟學家達烏德表示,沙國這項決定可望對其經濟供應力帶來重大且長久的影響,沙國女性勞動參與率仍偏低,此舉可望改善這個現象。他說,彭博的計算顯示,縱使沙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僅緩慢升高,該國未來20年每年潛在GDP成長率仍可望提升0.4至0.9個百分點,2030年時增加的產值上看900億美元。但專家也警告,賓沙爾曼解除女性開車禁令也將面臨國內保守勢力的反抗。,
布萊恩與喬丹交手的畫面,
,已成永遠經典。 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高中畢業就踏入NBA,
,廿年生涯,
,布萊恩從小不斷吸取各界前輩們的建議,
,包含當代兩大巨星喬丹和麥可傑克森。「不甘於平凡」成為他生涯教條。當時布萊恩年僅十八歲,
,在具有問鼎西區冠軍實力的湖人隊,
,被視為「太過認真的小鬼」,
,隊友不太理睬這個菜鳥。有一天布萊恩接到一通電話,
,對方說:「我是麥可。」布萊恩遲疑:「哪個麥可?」對方說:「麥可傑克森。」布萊恩回憶:「當時我以為是假冒的。」兩人那通電話雖然不超過十五分鐘,
,但麥可給了影響他生涯最重要建議:「繼續做你現在做的事,不要走其他平凡球員的回頭路,盡力去學習偉大前輩的長處,好奇心是你進步最大動力。」傑克森的建議,布萊恩聽進去了,他學習「大三元製造機」羅伯森的假動作、威斯特的快速出手,還有喬丹的後仰跳投和歐拉朱萬的禁區腳步。布萊恩承認企圖心強到如心理不正常:「我十九歲時曾經抓著問喬丹他後仰跳投的最佳出手點在哪裡,如何製造後仰距離,他指點我很多,我覺得他在我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二○○三年布萊恩發生性侵案,形象跌落谷底,但沒幾年又帶領湖人拿下冠軍,靠的是他無比的決心。喬丹說:「我很佩服布萊恩一點,就是他年輕躍上枝頭,接著摔落谷底,又用自己力量爬出來,不讓場外事情定義他。他只專注贏球,別人討厭他?他根本不在乎。」柯比布萊恩個性鮮明,有人恨他,也有人愛他。 圖/美聯社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
,網路駭客於去年8月,
,試圖想讓沙烏地阿拉伯一間石化工廠引發致命爆炸,
,但因為駭客的攻擊程式碼有瑕疵而以失敗告終。調查人員拒絕指出涉嫌發動攻擊人士的身分,
,但紐約時報的受訪者一致認為,
,這起攻擊很可能意圖引發絕對會導致傷亡的爆炸。報導提到,
,駭客攻擊程式碼的一個瑕疵,
,意外關閉工廠的生產系統。據紐約時報採訪的多名內部知情人士指出,
,這起網路攻擊很可能是由政府支援的駭客所為,且可能在全球各地發起其他攻擊計畫。然而安全專家告訴紐約時報,伊朗、中國、俄羅斯、以色列和美國都擁有技術能力,能發動這種規模的駭客攻擊。沙烏地阿拉伯當局沒有立即發表評論。沙國近年來經常遭受網路攻擊,其中包括2012年攻擊沙國能源產業的電腦病毒Shamoon,這是一種會刪除電腦硬碟資料的攻擊性惡意軟體。當時美國情報官員表示,他們懷疑此事件和沙國的區域強敵伊朗有所關聯。,